今天有空,回想了下自己的人生选择,我好像很多时候都在“避其锋芒”,尽力避免掉跟别人或者更多人的直接竞争,甚至我很早就发现自己有一种习惯,只要是一个事情干的人多了,我就直接不干了。
2005年我以班里第一名的成绩上了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毕业的时候,我没有选择考公,更没有选择考编,更没有选择进国企,当然了,这种选择不是避其锋芒,而是我不喜欢。
2009年毕业,我选择做外贸,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找大企业的,毕竟大企业在很多人眼里还是比小企业有保障,所以我选择了东营的山东万达集团,当时这个企业在当地县城属于三杰之一。可以肯定的是,企业大,想进入的人也就多,那一年山东万达决定扩大招聘外贸业务员,同时期进去的同事有六七个人,我是其中一个,做外贸业务员,卖电缆。

汽车行业属于第一大行业,而电缆排在第二位,你可以想象,有人的地方和没人的地方都有电缆,而好的电缆都是用纯铜做的,当时我记得一吨铜的价格是6万块,而一卷电缆随随便便就是几吨重,几十万货值啊。
在万达卖了一年半的电缆,没出什么成绩,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么大的行业,于是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决定去青州做软包装行业,还是做外贸,卖镀铝膜和包装袋。
2011年,刚进入软包装行业后,我在alibaba国际站上搜索了一下,什么Angela,Lucy,Alice,Lily一片,都是女生。我心想,嘿,这个行业好啊,我不用像电缆行业那样跟那么多优秀的男生竞争,好些女生在研究产品知识方面的确是比男生要弱一些,而我学的理科,什么聚合物,聚丙烯,聚乙烯,我熟悉啊,我相信我会比好些女生研究的深入,嗯,PK文科的女生们,我有点优势哈,于是就在软包装行业扎下根来了。
刚入软包装行业的时候,我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关于包装的中文书籍,都买了一个遍,半年的时间,我把这些书给翻了个遍,以至于好些人遇到我之后觉得我干了起码得有三年的行业经验了。

开拓国外客户,当时公司选择的平台是alibaba和环球资源,其实alibaba带来的询盘和客户更好一些,于是我就弄了个子账户在alibaba发布信息,也给我带来了几个客户,但发着发着,我感觉不对劲。
当时,根据我在alibaba上面的搜索,连贸易公司加各种工厂,怎么也有一两百家公司在竞争,而且每个公司里面还有好几个外贸业务员,这些人都在alibaba上面发布产品信息。
我掐指一算,假设有软包装有300个人在alibaba上面发布信息,按照同样的努力程度,我发布一条信息,那300个人就会有300条信息,不排除有的人比我还努力,那么有一天,我发布的信息会被淹没掉的啊。
我想明白了,我立马不在alibaba上面发布信息了,我去Linkedin上面去搞了个专栏,去写专业文章了。这个FlexPackaging Tech群组是我在2011年创建的,然后我就开始了我的写文章之路。

说是写文章,怎么写文章啊,其实就是把软包装书籍上的一段,翻译成英文,然后发布到Linkedin上面去,但是效果是真的好。
当时有个给黄山永新(在刚入行时我是不知道这家公司在我们行业里面的地位的)提供柔印机技术服务的老外,找到我,跟我聊了一些东西,让我很开眼界。
有个在国外做BOPP薄膜的技术员找到我,跟我聊BOPP。
美国做挤出模头的EDI,他们总公司找到我,指示他们上海分部的销售员过来拜访下我,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后面我去看一些人给我留言的邮箱是,什么联合利华这种公司都有人给我留言
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是多么新手,多么菜,在Linkedin上面的第一波操作,我就跟个骗子似的,把这些人给忽悠了,我觉得我不该这么做。
我得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像文章刚开头说的, 我跟这些女生PK专业知识,我还是有竞争优势的,于是乎,我就把《The encyclopedia of Wiley Packaging Technologies》给打印出来了,1366页,分成了四本装订。

摁着第一页,讲的是Acrylic Plastics, 我看了将近俩小时,查单词,查专业知识,擦,没看懂,受虐情绪很严重。可以说,在后面做外贸业务员的日子里面,我在这本书花费的精力比较少,因为我知道实在是太难了,但我没有放弃看这本书,偶尔还是要翻看下,查询点资料和数据什么的,所以直到现在,我能够做到的是看这本书,我不怵了,我能够讲这些东西啃下去。
在提升专业知识这一块,我觉得还是多跟行业朋友交流交流吧,于是我去网上搜索软包装行业的论坛,擦,没有合适的,我就想,要不我创办一个论坛?于是乎,2011年11月份,PP论坛就创办了,后面一段时间我在PP论坛上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比我在业务上面花费的还多。
其实,做了这么些,饶了那么大的圈子,我想做的就是逃脱众人们在alibaba上面那种直面竞争,而我预想的可怕的结果,也就是大家都在alibaba上面这么竞争, 大家的努力会被彼此抵消掉的,在2016年左右就开始在alibaba变成了现实,那时候alibaba就只能靠P4P来拉动客流了,单纯在alibaba上面发布信息已经没啥意义了。
我的人生,好像都在“避其锋芒”
在2011年我干外贸业务员,其他很多找客户的方式我都搞过,Linkedin,写博客,网站SEO,我都弄到过客户,但我似乎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面去专注,不是因为我不想专注,而是我觉得一条腿走路会比较危险,我一定要有多种方式去成交客户。
所以,在2018年,当小鹰已经完全成型能够让我更高效率开发客户的时候,当我通过批量采集搞了大量客户的Email的时候,如果我选择将精力用在Email开发客户,我其实做成的客户也会比较多,但我没有选择停留在Email客户开发,我却选择了个花费精力和时间更多的东西,但短期内却不见任何成效,做视频,写博客。
如下图是我的youtube视频专栏,刚开始做视频时耗费的精力真的是太多了,但我总觉得,这种搭建专业形象的活,很苦很累很费时,但是如果有一天客户看到,就觉得我专业,进而选择跟我合作,我认为是值得的。

至于写博客,那就更费时了,以往一天能写一篇文章,那就是效率很高很高的了,而站在现在的台阶上看,以前写的很多文章还不合格。
大家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就是2018年10月20日完成,但就是简单挂了个袋子照片,写了几句介绍,然后挂了个跌落试验的视频。
对,文章+视频的这种模式,耗费了极大的精力,但现在却成了我们公司业务的基石。这个活,如果不是我打地基,我预计,现在我们不会做到团队内部每个业务员都能跟在我屁股后面模仿写文章。
而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第一个成交的SEO客户是2020年12月份,之后每个月三四个询盘,慢慢增长。我们公司,现在每个月通过文章+视频主动找我们的客户,大约在15个左右。我相信,这个数据还会继续增长。
这有点类似于爬山,我其实没有选择人数最多的大路,逃离了这种锋芒毕露的竞争。我选了一条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小路,这条小路,荆棘遍布,可能在短时间内的确比不过走大路的人们,但经过岁月的沉淀,我发现,自己走的这条小路,能够走的越来越宽阔,也走的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