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跟一些外贸老板在招人方面做了些交流,基本上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入职N个月(3~6月不等)内必须出单,如果不出单,则走人。
如果刚进入外贸行业做业务的毕业生,可能觉得这很残酷,但如果你问问那些做成业务老油子的人,其实这根本就不残酷,这是一个业务员必须经过的考验,这就像上战场,你第一场战役都没活下来,结果你面对着百战老兵说,战争对你太残酷。

战争不是对你太残酷,是对每个人都很残酷,业务也一样。
业务,是赤裸裸的利益争夺,是真正的虎口夺食,谁都不嫌自己的钱多,谁都想多赚一点,那么凭什么钱进入你的口袋?
曾经在一次团队聚餐上,我跟新同事们讲,绝大多数年轻人低估了赚钱的难度,自己二十来岁,看着那些春风得意的三四十岁人,就觉得只要时间过去,自己有一天也会像他们那样春风得意。
殊不知,年轻人看到的春风得意的人,是经过时间和社会的厮杀冲出来的一片骄子,而大批大批的没有冲出来的人,狼狈不堪,但是他们却没看见。
这个社会,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任何人的生存都不轻松,那么,在市场上也一样,任何企业的生存也不轻松,尤其是对于小微外贸企业而言。
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外贸公司在二十人以内,算是小微企业,这种企业面向市场的波动所产生的不稳定性更大,所以,外贸企业想在市场上活下来,就必须要招到合适的人,而且试错成本不能太高。
外贸业务员,也是业务员,这是整个社会里面收入最高的群体之一,也是淘汰率最高的职业之一。相当多的年轻人选择做业务,只看到高收入,却看不到背后的高付出,更多的人是想得到,但是做不到,所以,外贸企业在选人时就只能通过这种限定期限出单的方式来筛选。
作为个人,我非常赞成限定期限出单制,作为公司老板,我也非常赞成限定期限出单制,通力包装在执行的制度就是四个月内必须出单。
可是,事情往往具有另外一面,就是,小微外贸企业渴望招到牛人,但是真正的牛人会看得上小微外贸企业么?
就拿我来说,我是2009年从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国际贸易专业,坦白讲,我在当时是很难看得上十来个人的外贸公司的。毕竟,我想做一个行业,入职一家公司,我想着要长期深耕的,很多小微企业自己还活不过三年呢,凭什么吸引我去呢?
所以,我是深信,像我们这种小微外贸公司,是真难招的到牛人的,如果人家都足够牛了,人家为啥跟着我混呢?
我总是觉得,做生意,除了必要的运气之外,其实一个公司的扩张,最扎实的路径是自身核心能力的成长,而绝大多数外贸公司,老板就是公司的核心。
简单讲,老板必须要去提升。
所以,在我工作之余,我总是拿出时间在三品空间练习英语,我总是摁着自己啃Wiley包装技术大全,我还是寄希望于提升自己,从而带领整个团队获得提升。
所以,在我们日常包装知识测验和每天三十分钟的English Conversation的基础上,我准备在为人处事这方面增强培训。

业务员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多点,多线,多面,多层次,多维度,这跟很多单点单线的事务型工作有巨大的差别。这种工作对于刚毕业的小白学生来讲,更是具有挑战性。
所以,我寄希望于打造浓厚的业务气氛,打造培训的成熟流程,然后扩大招人,适合做业务的,就继续开拓业务。暂时不适合业务的,就转岗至外贸文员,承担职责,同时接受培训。如果一段时间能够进步,确认能够做好业务员工作的, 那就转为业务员继续战斗。
我觉得,可能这是更适合我们的道路,公司能力不断增长的道路。